一具小小的人体模型笔直矗立在办公室的红漆方桌上,细密的黑色小字肉眼可见,标注着一个个人体穴位。
这里,医院陈润林名医工作室的办公室。每周一,陈润林都会来到这里,和他的学员们,为病人把脉问诊,带来健康的福音。
医疗资源下沉为基层患者带来福音
▲陈润林医生为病人诊疗
1月17日上午,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站在一位老婆婆背后,双手托住胁肋部,用力向上端提,只听见背部脊柱发出“嗝噔”几声轻响。
医生问:“这里有感觉吗?”
婆婆连连点头,说道:“骨头都动了。”
这一幕所用到的技法,正是常见的中医整脊手法。这位婆婆姓蒲,家住武隆,她说:“我的胃不舒服,看病都看两年了,还是没治好,我听说这里(陈润林名医工作室)不错,就来看看。”
蒲婆婆患有胃窦溃疡,前两年到处寻医问药,一直没有得到根治。这日来到陈润林名医工作室体验整脊手法后,病情即刻有了缓解。临走前,陈润林嘱咐道:“今天的治疗结束了,回去之后可能会有点痛,不用紧张,坚持配合中药汤剂治疗,一周之后再来看。”
在陈润林名医工作室,来看病的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跟他们沟通一定要耐心,要仔细。这本质上是一种健康教育,因为像风湿疼痛类疾病,大多跟日常生活习惯有关,如果回家后没有按照要求做,疗效就会大打折扣。”陈润林表示,患有胃窦溃疡的蒲婆婆是一个典型顽固病例,通过整脊手法,配合中药治疗,便能帮助蒲婆婆更快恢复健康。
当前老龄化日益严重,不少中老年人都患有慢性顽固性疼痛,病人需求大,但基层医生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年10月,陈润林名医工作室应运而生,这也是武隆区第一届风湿病疼痛科名医工作室。其负责人陈润林娓娓而谈,“中医讲究传承。在名医工作室,导师通过手把手教学,培养出更多骨干医生,下沉到基层,来满足群众的诊疗需求。”
身为导师,陈润林拥有深厚的医学造诣。年4月医院组建疼痛科,开始向规模化、规范化、专科化、中医特色化方向发展,逐渐发展为武隆区颇具影响力的中医特色系列专科。他尤其擅长采用中西药物、小针刀、穴位注射、中医整脊、牵引、神经阻滞等特色技术解决急慢性顽固性疼痛,曾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14篇,获得重庆市第三届优秀青年中医,第二批重庆市区县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武隆区第四届、五届疼痛科学术技术带头人、武隆英才等荣称。
跟师式学习推进武隆区中医药事业发展
▲陈润林医生正在为病人把脉
1月17日上午,陈润林名医工作室里站满了“白大褂”,7名学员目不转睛,正在观摩陈润林导师为病人把脉看诊。
这7名学员均来自不同的区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经过严格的选拔后加入陈润林名医工作室,进行跟师式学习。
每周一,学员们准时来到陈润林名医工作室,上午跟随导师为病人把脉问诊;下午则是教学查房,导师带领学员们来到病房,通过讲解每个住院病人的具体病情,来指导他们如何规范治疗,在实战中学习知识。
苟俊来自白云乡卫生院,学医已有7年。作为陈润林名医工作室的学员,他谈道:“跟师式学习令我的眼界开阔了,看病思路也发生了转变。因为这里接触到的很多病人病例和手法技术都是以前没遇到的。”
来自双河镇卫生院的熊尚峰也称,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己对中医诊脉、开方、疼痛疾病的诊治有了很大的提高,接下来他将所学的知识带回基层,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陈润林名医工作室的彭伟医生介绍道:“我们选拔出的学员都是有良好基础的,这一届学习时间为三年,相信通过名医带动、经验传承的方式,一代传一代,最终能培育出更多骨干医生,进一步提升武隆区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技术水平。”
把医师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名医,这正是名医工作室成立的初衷。目前,医院设有风湿病疼痛科名医工作室和中医针灸王锡工作室,共接纳了来自全区各医疗卫生机构13名学员。通过理论学习、临床跟诊、教学查房等手把手教学的方式,让学员更全面、深入地学习领会中医药文化,掌握中医诊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跟师式学习,是中医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医讲究口传心授,光学课本是不行的,只有跟着老师实战才能学以致用。比如我们说病人火重,听着是很虚无缥缈的,只有学员们去观察真实的病人症状,在实际中去感受导师如何用药,感受药效在病人身上的呈现后,才能理解得更深刻和透彻。”陈润林微笑道。
中医传承,一代又一代,无数中医人的智慧结晶,筑起了武隆区人民群众的健康“长城”。谈及未来的规划,陈润林自信满满,说:“年工作室将带领学员们一起研究部分内脏疑难疾患与脊柱的关系。这是一个新的临床科研方向,目前我们已经有多例成功的案例。我相信通过名医工作室,未来武隆区将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卫生健康名医队伍,形成可持续的医师成长体系,加快推进武隆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文/陈韵竹图/李春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