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北大医学第三期科研成果扫描总十
TUhjnbcbe - 2021/1/29 6:10:00
白癜风要忌什么 http://m.39.net/pf/a_7060196.html

编者按

北大医学科研工作紧密围绕北大医学发展理念,践行大学临床医学+X战略,布局北大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平台,探索建设跨学部、跨学科交互融合、创新发展的学术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

年3月起,北医官微开设了“科研成果扫描”栏目,为读者及时介绍北大医学最新科研成果。时至今日,本栏目将持续为您呈现,共同见证北大医学“双一流”建设成果!

课题内容

发表期刊

作者

—年中国女性青少年结婚和生育趋势:基于全国和省级人口数据的系统分析

LancetGlobalHealth

马*

宋逸

缓解缺氧的白蛋白纳米诊疗探针增强脑胶质瘤多模态成像及光治疗效果

ACSNano

齐宪荣

蓝萼甲素的全合成

Angew.Chem.Int.Ed.

贾彦兴

基于中国人群肾透明细胞癌合并癌栓的整合组学研究

NatureCommunications

马潞林

长非编码RNA与蛋白组相互作用组学研究揭示HULC通过LDHA/PKM2调控癌细胞有氧糖酵解

NatureCommunications

张宁

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编码基因SREBF1突变可引起常染色体显性IFAP综合征

TheAmericanJournalofHumanGenetics

林志淼

详细内容即刻呈现

1

—年中国女性青少年结婚和生育趋势:基于全国和省级人口数据的系统分析

Chinesetrendsinadolescentmarriageandfertilitybetweenand:asystematicsynthesisofnationalandsubnationalpopulationdata

成果简介

年6月18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马*和宋逸团队首次报道了近25年来中国女性青少年结婚和生育趋势。婚育时间是人类健康和福祉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从中国全国人口普查(、和年)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年)中获取15~24岁女性婚姻和生育状况的汇总数据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15~19岁女性已婚率从年的4.7%下降到年的1.2%(95%CI1.2~1.3),但在年反弹至2.4%(2.4~2.5)。这一年龄组的生育率从年的22.0/人下降到年的6.0/人(5.9~6.0),但在年回升到9.2/人(8.9~9.4)。对于20~24岁女性,已婚率从年的58.6%下降到年的25.5%(95%CI25.4~25.6),生育率从年的.8/人下降到年的55.0/人(54.5~55.5)。年,农村地区15~19岁女性已婚率和生育率约比城镇地区高3倍(已婚率3.8%[95%CI3.7~3.9]vs1.1%[1.1~1.1],生育率15.4[14.9~15.9]vs4.1[3.9~4.3])。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女性已婚率存在巨大差异,且年至年间,15~19岁未上过高中的女性已婚率有所上升。尽管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仍然远远低于更替水平,但青少年已婚率和生育率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稳步下降之后,近十年来出现反弹。各省份需要制定一系列针对青少年的战略来应对这一挑战,包括加强全面性教育,确保女孩继续接受教育,并提供充分的生殖健康服务,特别是要满足性活跃未婚女孩的现代避孕需求。

作者简介

马*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儿少卫生中心主任、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学校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卫生监督协会学校卫生监督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副组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儿童生长发育、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学生疾病预防及学校卫生管理。主持和已完成国家及部委级课题和国际合作等项目研究近项,发表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中英文论文近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年中华预防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第十一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宋逸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学生健康教育分会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秘书。曾在瑞典隆德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体育锻炼卫生学评价和儿童健康公平等研究。主持和已完成国家及部委级课题和国际合作等项目研究15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80余篇。

2

缓解缺氧的白蛋白纳米诊疗探针增强脑胶质瘤

多模态成像及光治疗效果

Albumin-BasedNanotheranosticProbewithHypoxiaAlleviatingPotentiatesSynchronousMultimodalImagingandPhototherapyforGlioma

成果简介

年4月22日,药学院齐宪荣教授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纳米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恶性脑胶质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式,然而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如何精确诊断并准确指导手术和治疗是脑胶质瘤诊疗的重要科学问题。肿瘤靶向性的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是实现癌症精准诊疗的有力策略。该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白蛋白和过氧化氢酶的仿生纳米探针(ICG/AuNR

BCNP),高效包载光敏剂吲哚菁绿(ICG)和光热剂金纳米棒(AuNR)。该纳米探针可穿越血脑屏障,通过白蛋白结合蛋白靶向至脑胶质瘤,实现荧光、光声和红外热成像,具有理想的探测深度和高信噪比;并通过生物发光、磁共振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的辅助监测指导,联合光动力治疗和光热治疗作用,利用过氧化氢酶缓解脑胶质瘤缺氧微环境,增强疗效,通过静脉或瘤内注射可显著抑制胶质瘤生长,延长原位胶质瘤小鼠的生存期。此外,该纳米探针可通过荧光成像准确指导脑胶质瘤切除,实现手术和光疗的联合治疗,为脑胶质瘤精准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齐宪荣教授为本研究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后仰浈臻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作者简介

齐宪荣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药物技术创新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靶向递送系统、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留学归国启动基金等。作为学术骨干参加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计划等,主持完成了多个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工作。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奖励。在ACSNano、Biomaterials、JournalofControlledRelease、NPGAsiaMaterials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余篇,引用率超过次,主编及参编教材与专著14部,申请和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项。

3

蓝萼甲素的全合成

TotalSynthesisof(?)‐GlaucocalyxinA

成果简介

年5月19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贾彦兴教授团队发表在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GlaucocalyxinA(蓝萼甲素)是分离于蓝萼香茶菜的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它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炎活性以及独特而复杂的结构,其中含有四个全碳环,7个连续手性中心,其中2个为全碳季碳中心,具有极大的合成挑战性。蓝萼甲素中C-14羟基取代的[3.2.1]桥环结构也广泛存在于其他具有良好活性的天然产物中,解决该核心结构的高效构建还将为其他重要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提供新思路。

北京大学药学院贾彦兴教授课题组通过一系列高立体、化学选择性反应实现了蓝萼甲素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该研究从环己烯酮出发,经不对称迈克尔加成串联酰基化、Mn(OAc)3介导的自由基环化构筑关键氧代[3.2.1]桥环、分子内Diels-Alder反应构筑天然产物骨架和后期的升高氧化态,最终实现了蓝萼甲素的首次全合成;该研究不仅为蓝萼甲素及其衍生物的药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更多含有氧代[3.2.1]桥环结构天然产物的合成开辟了新思路。

级六年制硕士郭九州与级博士生李波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

贾彦兴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致力天然产物高效合成和药物化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发现的先导化合物已经进入临床前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以通讯作者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获批4项专利。曾获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年第四届中国药学会-以岭生物医药创新奖、年中美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联合会“杰出青年教授奖”、年和年两次亚洲核心计划学术报告奖、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年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等。

4

基于中国人群肾透明细胞癌合并癌栓的

整合组学研究

IntegrativegenomicStudyofChineseClearCellRenalCellCarcinomaRevealsFeaturesassociatedwithThrombus

成果简介

年2月6日,医院肾癌癌栓研究成果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是近年来国内泌尿外科界在《自然》系列杂志上发表的肾癌癌栓基础性研究创新成果。该研究报道了中国肾透明细胞癌的整合基因组测序的结果,并鉴定了与肿瘤癌栓相关的分子特征,这可能有助于后续更为深入地探索癌栓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机制,同时为研发肾癌癌栓的治疗方法开辟新思路。

肾细胞癌在我国发病率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肾癌患者发生肿瘤向静脉系统的侵入,形成静脉癌栓。其发生率约占肾癌患者的4-10%。肾癌合并癌栓的患者整体预后较差,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仅25-53%。根治性肾切除术+癌栓取出术是对未转移的肾癌合并癌栓的唯一可能达到根治效果的治疗手段,但该手术难度较高且围手术期风险很大。对于不可手术的肾癌合并癌栓的患者,基于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或mTOR抑制剂的靶向治疗仍是常用的系统治疗方案,但患者预后仍不理想。肾癌癌栓的发生与发展机制目前尚不明了,鲜有基础性研究针对肾癌癌栓的发病机理进行探讨。

本研究主要的研究手段是基于NGS技术的多组学基因分析结合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对来自名中国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对正常-肿瘤和42对正常-肿瘤-癌栓样本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61对肿瘤-正常和30例原发性癌栓样本对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癌栓患者的肿瘤显示出更高的突变负担和基因组不稳定。此外,肾癌癌栓患者中有着丰富BAP1和SETD2的突变。而且,伴有癌栓的患者表现出明显不同于没有癌栓的患者的分子特征。

作者简介

马潞林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二级教授,医院副院长,医院泌尿外科主任。4年开始从事泌尿外科工作,是国内知名泌尿外科专家。主要擅长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肾癌合并腔静脉癌栓肾癌根治术、前列腺癌根治、膀胱全切尿流改道-回结肠代膀胱、回肠代膀胱、回肠膀胱及输尿管皮肤造瘘、保留NVB的前列腺癌根治术、保留NVB的膀胱全切+淋巴结清扫+Studer原位膀胱术等国际一流手术。现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委兼肾脏移植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肾癌联盟肾肿瘤合并腔静脉瘤栓协作组组长、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副主编、《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编委、《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编委以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泌尿系肿瘤的发病机制、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理与预后分析。作为第一或责任作者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著三百余篇。

5

长非编码RNA与蛋白组相互作用组学研究

揭示HULC通过LDHA/PKM2调控癌细胞

有氧糖酵解

InteractomeAnalysisRevealsthatLncRNAHULCPromotesAerobicGlycolysisthroughLDHAandPKM2

成果简介

年6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张宁教授与天津大学陈瑞冰教授合作发表最新研究论文。该研究建立了基于定量质谱分析的lncRNA相互作用蛋白检测的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发现lncRNAHULC通过直接结合糖酵解代谢酶乳酸脱氢酶A(LDHA)和丙酮酸激酶M2型(PKM2)促进肝癌细胞有氧糖酵解的新机制。该研究利用tobramycin亲和纯化结合SILAC定量质谱检测建立了检测细胞内lncRNA相互作用蛋白的实验方法TOBAP-MS,实现对目标lncRNA的相互作用蛋白组的富集和高通量鉴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lncRNAHULC相互作用蛋白网络。TOBAP-MS为研究细胞内lncRNA相互作用蛋白组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该研究阐明长非编码RNAHULC调控有氧糖酵解的生理功能和分子调控机制。过去针对lncRNA的研究工作往往侧重于lncRNA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过程,而该研究则发现lncRNA分子能够直接与代谢酶相互作用参与调控肿瘤代谢重编程,为解析这类分子的功能与相关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博士研究生王春晴、李咏梅教授和硕士研究生严帅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张宁教授、陈瑞冰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张宁教授博士生导师

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接受CRTA博士后训练,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人才等,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肿瘤生物学研究,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大医学第三期科研成果扫描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