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创新并非“唯产品是从”
摘要:此前的任何一年,基金行业都有主流产品当道,成为当年的代表性品种。 但对于2010年,就难以用单只产品来衡量发行。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前三季度,证监会今年共受理基金128只,批复基金产品99只,远高于去年同期受理基金82只,批复基金83只。
无论再停10年还是20年,2010年都是中国基金业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此前的任何一年,基金行业都有主流产品当道,成为当年的代表性品种。
从最初的封闭式基金为主,到2002年开始货币基金大发展,2006年高风险股票基金占比重超过90%,以及2008年债券基金占据主导,2009年指数基金风行。
但对于2010年,就难以用单只产品来衡量发行。有人说是“分级基金年”,有说是“主题基金年”,等等。但无论哪一种,都不再能描述今年的发展现状,因为这在发行局面上实在是多彩纷呈的一年。
事实上,下半年开始,新基金发售的速度开始大大超过以往,不仅持有人不习惯,连基金公司也觉得节奏变快了太多。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前三季度,证监会今年共受理基金128只,批复基金产品99只,远高于去年同期受理基金82只,批复基金83只。发行数量攀升的同时,各种新产品也进入投资者视野。
在今年全面实行基金产品多通道审核制度后,基金创新又来利好。近日某权威媒体报道,“证监会已明确,针对创新产品单独设立审核通道,基金公司上报创新产品不受数量限制。”
从基金业的产品结构变动历史来看,当前的创新反映了发展的必要性。对于当下的基金业,产品创新或许是目前最能直接推动基金业转型的举措。单从基金产品种类上看,这实在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时代。
此前的基金产品,多以获取市场整体性收益为目的,以最广泛的客户群体为需求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而如今,基金产品更多开始跟踪市场指数,追求细分投资市场和细分客户群体。
但从粗放型基金产品跨入到细分化时代,持有人必然面临选择难题,基金公司也只能开始去追求小众化投资群体。这一细化,已经从风格基金和行业基金,主动投资产品和被动投资产品,转变为风格基金内部不同风格的选择、行业基金内部不同行业的选择,以及被动产品内部传统指数基金和ETF的选择。
对于投资者来说,创新产品能否带来全新的投资机会还属不确定因素,选对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更加重要。此外,对于中国基金产品结构体现出短期内非常显著的易变性,在一位基金业资深研究员看来,“这种易变性的背后体现的是市场本身的易变性以及基金投资人行为的易变性。”
众所周知,目前的国内基金投资者,普遍缺乏资产配置这一基本的投资观念。而更易于随着市场的动荡快速在市场热点,或者是高、低风险资产间频繁转换。这种状况不论对于行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而言,还是对于基金持有人自身的长期利益而言,都是极大的损害。
以美国基金市场为例,上世纪80年代至今,低风险的债券基金占比从没有低于10%,货币基金占比从没有低于20%,即使是在90年代美国资本市场历史上最大牛市下。无论在任何市场上,美国基金持有人都能够通过相对均衡的资产配置,实现更稳健的收益,从复利效应来看,长期内这对投资收益的积极作用也更大。
而我国目前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资产的90%以上都为个人所持有,而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中个人占比,远低于美国股票型基金的个人占比。所以,比名目繁多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上升到投资理财资产配置的角度,而低风险产品是不可或缺的。
这也意味着,对基金公司来说,留住新的细分投资群体,要比吸引他们购买更难。客观的宣传和充足的投资者教育,看来都是长期必不可少的。